日常食盐益少不宜多
吃太咸当心7种病
老话说,不吃盐,没力气。但吃多少盐就够了呢?WHO推荐的吃盐标准是: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钠<2克,即5克盐,钾>3510毫克;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,钠、钾量应相应降低。那么超过这个摄入量,会对健康产生什么不利影响呢?或许普通人一时感觉不到,但经常监测病情的高血压病人就很明显:吃多1克盐,即使同样的治疗方案,血压就会升高1~2个毫米汞柱。除了熟知的高血压外,食盐过多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多种疾病。
高血压:体内每潴留1克食盐,就需111.1克水与之配成“生理盐水”储存在组织,血管中水分增加,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。
肝肾疾病:摄入过多盐会超过肝肾代谢的承受力,加重心血管压力,血压越高,肝肾血流量越少,肝肾功能损害越大,易导致慢性疾病。
呼吸道炎症:高浓度食盐不仅抑制呼吸道细胞活性,降低其抗病能力,还会减少唾液,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,难以抵抗病毒感染。
胃癌: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,一些腌菜、盐渍食品中所含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,易致胃癌。
皮肤老化: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,皱纹增多。
肥胖:英国通过对1600多名青少年进行研究发现,吃盐越多,甜饮料喝得越多,很容易带来肥胖问题。
骨质疏松:食盐主要成分是钠,人体每排泄1000毫克钠,大约会耗损26毫克钙。吃盐越多,钙越少。
少喝菜汤晚放盐
其实,口味偏淡、偏咸只是饮食习惯,只要适应后,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有不适应状况。如果一下子舌头不适应,可以用酱油、葱、姜、蒜、醋、花椒等调味料来取代盐,弥补口感上的不足,甚至可以采用西式沙拉代替炒菜。教给大家如何吃得清淡的一些具体方法:
每日摄盐应小于6克:盐能增鲜味、解腻、杀菌防腐。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每天都必须摄入一定的盐来保持新陈代谢,调整体液和细胞之间的酸碱平衡,促进人体生长发育。另外,含碘的食盐还有益于甲状腺。
多放醋、少放糖:酸味可以强化咸味,烹制菜肴时放点醋等调味品,可以帮助舌头适应少盐食物。
晚放盐胜于早放盐:平日做菜时,待菜炒熟后,把盐撒在食物表面,不要让盐进入食物内部。最后放盐,而不是边炒边放盐,既能减少盐量,又能相对保持口感。
限制含盐调料:一勺鸡精半勺盐,酱油、鸡精、甜面酱等调料中,也含有盐分。
查看食物标签:尽量选择含钠(Na)低的包装食品。
尽量不要喝菜汤:盐溶于水,菜汤中含盐量高,不喝吃菜剩下的菜汤,可以减少近1/3的食盐摄入量。
多吃高钾食物,可促进钠的代谢:蔬菜、香蕉等水果,海带、开洋等高钾食品,可以促进钠的代谢。
少吃腌制品、少吃方便面:一个99克普通杯面含有7.8克盐,一包辣酱面就有6克多(标示含钠量为2500毫克)的盐,一天的盐分很容易就超过了。
改变烹饪方法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:因为高温烹饪用盐多,所以少采用高温的煎、烤、炸等方法,多采用低温能保留食物原味的蒸、煮、炖等烹调方法更有益于健康。
少食“藏盐大户”
速食、加工类食品:如方便面、披萨、汉堡、油条、面条、早餐麦片、豆腐丝、素鸡、包子馒头等等。发面用的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,加入到速食、快餐类食物中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,但是却在无形中增加了身体盐的摄入。同时,火腿、香肠、腌肉、扒鸡、午餐肉、松花蛋、肉松等加工类食品,在制作过程中已经浸入了大量的盐,所以此类食物都含有高盐。
零食、饮料类食品:零食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,因为有些人认为没有咸味就不含盐,不会把甜味食物与高盐联系到一起。比如饼干、蛋糕、点心、冰淇淋、奶酪等,这些食品的生产工艺需要加入含钠的辅料,如发酵粉(碳酸氢钠),和功能性的添加剂,如调节酸味的柠檬酸钠、防腐用的苯甲酸钠等。同时,零食中的的鱿鱼丝、牛肉干、海苔、薯片、瓜子、蜜饯等食物味道本身偏咸,可见其中含有盐分不在少数。
调味品类:包括酱油、醋、味精、鸡精、蚝油、豆瓣酱、辣酱、韭菜花、腐乳等都含有盐。比如酱油,每5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食盐,所以做菜时放了以上这些调味品就更要减少食盐的量。
有些天然食物中也含有钠:包括肉类、鱼类、虾贝等水产品;许多蔬菜,如空心菜、豆芽、紫菜里,也都含有天然的盐。所以在选择食物的时候,尽量少吃高盐食物,做到对每天每餐的食盐量心中有数,这样才能够合理饮食,保持身体健康。(王金)